News

忽冷忽熱增加中風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今(14)日公布分析20年、超過110萬例中風病例發現,發現2日內氣溫驟升、驟降,以及單日氣溫過高、過低,提高中風風險超過2倍。該研究今年4月發表於國際醫學權威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
中風是美國2023年的第四大死因,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數據,每年有超過50萬名美國人發生中風。美聯社報導,美國中風協會(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十年來首次更新的「中風預防指南」,美國中風協會(Americ ...
忽冷忽熱增加中風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分析20年、超過110萬例中風病例發現,日最高氣溫大於35度,或是2日內氣溫驟升6至9度、16度以上,缺血性中風風險上升超過2倍;日最低氣溫小於16度,或是2日內氣溫驟降14度以上,則是出血性中風風險上升超過2倍。
極端氣候現象除了影響環境,對於人體健康也造成負荷,而近日更常有溫差超過 10°C 的氣溫變化。國衛院指出,綜觀 1990 年至 2010 年的死亡原因,其中中風為第二大常見死因,氣候條件更是促使中風發生的重要影響因子。透過 20 年、超過 110 ...
氣溫劇變恐誘發中風!國家衛生研究院今日(14)公布,以國內橫跨20年、約110萬例初次中風個案,與氣候紀錄進行分析,發現2日內氣溫驟升、驟降,以及單日氣溫過高、過低,皆會提高中風風險超過2倍。本研究今年4月發表於國際醫學權威期刊《The Lancet ...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4日電)最近天氣乍暖還寒,氣溫多變,民眾笑稱1天過完四季。不過,回溫仍暗藏危機,國衛院透過健保過去20年資料分析證實,當2天內氣溫驟升超過6度時,缺血性中風風險提高超過2倍。
研究結果指出,當兩日內氣溫驟升超過6度時,缺血性中風風險提高超過2倍,兩日內氣溫驟升超過16度則達到另一個風險高峰。當兩日內氣溫驟降超過14度時,出血性中風也提高2倍的發生風險。超過35度的極端高溫與低於16度的極端低溫,亦分別與不同類型中風風險增加相關。
醫衛局將於今年5月成立醫學實證與臨牀卓越研究所,由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前主席梁嘉傑擔任召集人。梁嘉傑表示,平台所出版指引具地位,當出現訴訟時,醫委會及民事的專家證人可援引指引,如沒有跟隨指引醫生需解釋。醫衛局長盧寵茂指,指引是供參考用途,醫生仍需根據專業 ...
心臟病、中風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高。這些心血管疾病看似難以預測,不過有醫生分享可以透過觀察身體2個部位,自測身體的心血管健康情況,有助及早愛現心臟病、中風等病。當中包括只需握拳30秒,就可大約知道身體的心血管病風險!
郭姓男子因十二指腸出血到台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穩定後因腦 中風 昏迷需由長照單位治療,院方前年9月起就通知家屬辦出院都被拒絕,再提民事訴訟請求返還病床;法院認定,郭非病況危急病人卻占用病床1年半,屬無權占有,判他遷出,可上訴。
中醫大附醫指出,後郭男病情穩定,無須手術與住院治療,建議轉往慢性照護機構,但家屬以意識未恢復為由拒絕。院方並在於前年9月及去年7月兩度通知家屬辦理出院,家屬始終不願,只好提訴訟表達請求郭男遷離病床並返還院方。
今日是世界健康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和中風研究組昨日在醫學院校園首度舉辦大型的預防中風免費活動。港大指,本港中風個案近年有年輕化趨勢,每年新增約2,300宗18至55歲患者個案,當中一成是外籍家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