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技术的重要示范,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无疑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提供了启示。我们期待,这一技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助力中国乃至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说过:“希望是对未来可能性的相信。”在这一点上,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为希望注入强劲的动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刘殿华指着实验室里的设备如数家珍,介绍道:这里研发的 “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及制甲醇技术”巧妙融合了电力和化工两个行业特点,实现 co 2 ...
你有没有刷到过这类视频,用二氧化碳来生产汽油,而且价格只要3块一升。真的假的?其实,用二氧化碳生产汽油,是真。但是成本只要3块一升,是假。下面,我就来认真的科普一下。通过二氧化碳制造汽油的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早有研究,它属于碳捕集与利用领域,旨在将大气 ...
1 天
选车号 on MSN甲醇混动:吉利汽车开启新能源革命的第三种路径站在能源革命的十字路口,超醇电混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思维范式的跃迁。它证明在非此即彼的能源选择之外,还存在兼容并蓄的第三条道路。这种基于中国能源禀赋的创新,正在为全球碳中和进程贡献东方智慧。当第一辆甲醇混动汽车驶下生产线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 ...
20 天
来自MSN高效捕集二氧化碳和制备甲醇本报讯(记者徐瑞哲)日前,记者获悉,由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万吨级项目(CCUS项目),在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外三电厂”)连续运行72小时,通过性能试验考核。
20 天
来自MSN把二氧化碳变为塑料瓶,真的假的?一项兼具环保与商业价值的技术在全球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产生了广泛关注。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聚焦于二氧化碳的创新用途。 我国科学家提出的“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论文震惊科学界,国外则正在探索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塑料瓶的技术。这种塑料瓶采用PEF材料,与传统的PET不同,PEF是由100%可再生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完全生物降解,是环境友好的重要替代品。 对PET塑料的替代成为 ...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17日获悉,由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万吨级项目(CCUS项目),日前在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 ...
燃煤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万吨级装置。 本报讯(见习记者江庆龄)日前,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 ...
来自MSN1 个月
用绿色甲醇破解“双碳”难题!吉利创新中心牵手世界500强记者今天从宁波前湾新区获悉,吉利创新中心与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近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各自优势,在 ...
吉利汽车集团在甲醇汽车领域的探索近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消息由吉利甲醇汽车业务中心的领军人物陆玉凯正式对外宣布,他透露,吉利即将在今年推出两款全新的“醇氢电混”车型,覆盖轿车与SUV市场,为用户带来更为灵活和个性化的出行选择。
1 天on MSN
吉利选择在2024年这个关键节点推出“超醇电混”技术,其背后有着深远的考量。随着欧盟碳关税机制的启动,中国汽车出口面临着新的绿色壁垒。而甲醇混动车型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优势,可能成为打开欧洲市场的重要战略支点。这种“技术换市场”的布局,正在悄然改变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格局。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场关于“真正新能源”的讨论正在悄然兴起。去年11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乌镇咖荟·汽车夜话上提出了一个引人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