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很多影视,尤其是武侠古装剧中,都会出现古墓,而古墓中都会有一两本“武功秘籍”。事实上,古墓中真的有“秘籍”吗?如果说真正的武功秘籍是没有的,但是古墓中会有其他的“古籍”。在我国的考古中,经常发现一些秦汉以及先秦时代的古墓,这些古墓往往会出土所谓的“ ...
2 天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安大简”揭秘先秦文明记者探访时,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的团队已完成了对“安大简”的揭剥、清洗、脱色等整理工作,眼前的竹简形制多样,分组陈列,最长达48.5厘米,宽在0.4厘米至0.8厘米之间,有的竹简上还绑着红色编绳。
这批2015年入藏安徽大学的战国早中期楚简,被称为“安大简”,经编号整理共1167个,其中完整竹简近900枚,保存状况良好,是先秦珍稀文献的又一 ...
2008年7月,清华大学的校友赵伟国向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珍贵的战国竹简,这让当时的考古界欣喜万分,这批竹简原本流失在国外,后来赵伟国买回之后交给了清华大学来保存,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清华简,至于竹简出土的日期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难能可贵的是这批竹简上刻着很多历史典籍。
先秦时期接待宾客有飨、食、燕三种礼。其中,飨礼主敬,在庙中举行,有酒但不饮用,有肉也不食用。燕礼则主欢,在寝中举行,双方以饮酒为主,以醉为度,表达主宾欢乐之意。食礼则低于飨礼,以饭食为主,酒浆仅用于饭后酳口。“飨”古文献常作“享”,“燕”又通作“宴” ...
25日,记者来到安徽大学战国简珍稀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走进恒温恒湿的文物保护室,探访“安大简”如何揭秘先秦文明。 这批2015年入藏安徽大学的战国早中期楚简,被称为“安大简”,经编号整理共1167个,其中完整竹简近900枚,保存状况良好,是先秦 ...
9 天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先秦时期的“记忆达人”《周礼》说“瞽蒙”擅长“讽诵《诗》”,说明这一记忆工作有专门官员负责;还说“大司乐”要教给“国子”的若干本领中就有“讽”与“诵”,说明“讽诵”也是古代贵族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先秦时期,有不少具备“讽诵”本领的“记忆达人 ... 笔录之后固然形成了文献,但由于竹简资源的稀缺和抄写的不便利等因素,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也不得不采取记忆的方式来传递信息。社会对作为记忆达人的“献”有巨大的需求。“左史倚相趋过 ...
总台央视记者 刘璐璐:纸张面世之前,古人将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从先秦到魏晋,长达一两千年的时间跨度里,中华古人的文明创造和积累大多由简牍记录并传承。简牍的记载,可以与传世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实证历史。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