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营造法式》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正式刊行,是中国第一本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官方著作。它通过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标准化的设计施工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了中国古建筑在地域广阔、朝代更迭中的统一性与规范性,奠定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框架。
1965年10月,冼玉清因病撒手人寰,享年70岁。在治病期间,冼玉清先后通过书信与遗嘱的方式,将包括现金近50万港元,股票价值150万港元全部捐给政府,并郑重说明“此事只系圈内人知道便了,切不可宣传,更不可嘉奖”。如今,冼玉清这个名字已很少为外人知晓 ...
2024年,广西一项考古新发现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考古工作人员对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牛路冲遗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牛路冲遗址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古城村,地处茶江和势江交汇处,整个遗址处于丘陵和岩溶山地包围中部,地势平缓,属于岭南典型山间盆地,遗址呈长方形,南北走向,残存着低矮的城垣,垣外还有 ...
六祖惠能植梅之所,十年树木,百年成庵,时隔千年之后,故迹犹在。 在肇庆古城西2公里的梅庵岗上,一座千年古刹静立在菩提树的浓荫下,北枕北岭山,面朝西江水,它便是肇庆梅庵。 如今梅庵的主体建筑现存山门、大雄宝殿和六祖殿三大部分,以大雄宝殿为核心,周边分布着常光亭、六角亭、赏梅廊等建筑。
日前,2025《岭南大讲堂》第二期讲座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会长、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侯宁彬以《千年回响——丝绸之路上的东西交流与南北并进》为题开讲。侯宁彬的职业生涯经历从考古田野到博物馆展厅。自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他长期从事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2 小时
演绎经典岭南韵 讲述悠扬文化情
本文转自:中山日报乐团在演奏吕文成名曲《步步高》。本报记者余兆宇摄丝竹渺渺,余音绕梁。4月26日下午,金色大地音乐会助力“百千万工程”——“国乐飞声”吕文成作品主题音乐会在中山市博物馆大堂拉开帷幕。本次音乐会由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 ...
日前,2025《岭南大讲堂》第二期讲座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会长侯宁彬以《千年回响——丝绸之路上的东西交流与南北并进》为主题,从陆上丝绸之路起点长安(西安),到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广州,给观众带来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强禄表示 ... “波罗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生动见证,为岭南乃至中华文化的多元融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广州,高水平的文化基础设施遍布全城,组成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城市会客厅”,让每一个来到这座城市的 ...
剑指国家文化数字化的“华南支点”、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共同体的“数字桥梁” 3月28日,岭南数字创意大厦新基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羊城创意 ...
千年驼铃犹在耳畔,万里帆影重现眼前。4月19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原馆长、陕西省博物馆协会会长侯宁彬将携《千年回响——丝绸之路上的东西交融与南北并进》主题讲座登陆《岭南大讲堂》,带您穿越时空隧道,触摸文明交融的璀璨印记。
蔡穗声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被贬谪广东惠州,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句。 身为“老广州”的我未曾思考:何为岭南人?岭南人来自何方? 从广州西行200多千米,我来到肇庆市封开县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