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日子里,无论是遥远的天际翱翔的鸿雁,还是水面嬉戏的鱼儿,都在为生命的回归而欢腾。唐代诗人罗隐以数字为起点,简单却深刻地道出了立春的气息,‘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这是对生命重现的热烈欢迎,仿佛万物都蕴含着新的希望,向我们诉说着生机勃勃的春天。
一个乡村一段历史,一个乡村一个故事。如果说都市是眼前的生活,那么乡村就是远方的美景。而远景村,就是都市旁的诗与远方、活力与梦想。远景村紧邻美兰湖都市圈、罗店古镇旅游区与罗店大型居住社区,四周是无垠的稻田。村内历史文物保护建筑与区级非遗民俗画传承点交相 ...
在叶延滨的诗作《春节速写》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农民工在春节期间的归乡与返城之旅,展现了他们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社会流动现象。这首诗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与情感抒发,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温暖与艰辛。 诗中提到的“编织袋”不仅仅是一种装载工具,更象征着农民工的身份与生命轨迹。出门时,他们用编织袋装载着回乡的梦想与责任,而身处繁华都市的他们却常常被现实的沉重压得喘不过 ...
春节前夕,中部非洲国家乍得正值旱季,空气燥热。梅得肯村的试验田里,中国援乍得农业技术项目组的专家们头上冒着汗珠,裤脚沾着泥土,手中捧着稻种,像平日一样忙碌着。这里距离首都恩贾梅纳约70公里,是乍得“希望的田野”。
把诗篇从血液里取出来——读吴茂盛《自选诗十首》文/刘起伦一段时间以来,吴茂盛像一个被诗神眷顾的宠儿,仿佛得到一支魔笔,创作了大量诗歌的佳构妙制。除了在一些刊物和网站读到外,近日,我又读到了他的一组自选诗,计有《红马》《独旅》《败途》《黑色的五月》《春 ...
在我们常常认为唐代诗歌繁华如锦的时代,贺嘉钰的小说《扬兮镇诗篇》深刻揭示了隐藏在表面繁荣下的人生孤独。在读到书中最后一句“每一首都很孤单”时,不禁让我思索起唐诗与人生的深刻联系。这本小说用看似平常的日常生活为舞台,展开了一幅幅动人的旧日画面,从而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充满亲切感的小镇生活。
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后世前行的道路。张大千,这位跨越世纪的艺术大师,以其独树一帜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为世界留下了无尽的美学瑰宝。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世界,感受那份来自天地间的绚烂与诗意。
当春的脚步悄然而至,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拉林铁路迎来了它的美丽时刻。这不仅是西藏发展的交通要道,更是一条连通大自然和人类美好愿景的交通动脉。 在拉林铁路沿线,桃花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风景。特别是位于全线东端的米林-林芝段,更是被誉为一幅流动的春日画卷。当从拉萨出发的列车驶出米林站,车窗外的风景便开始变化。远处,雅鲁藏布江与近处的桃花交相辉映,一江春水映照着盛开的桃花,显得格外宁静而美丽。 其中,米林站附 ...
已经来中国八年的卓明,现在是一名“新杭州人”,龙井虾仁是他的拿手菜之一。春节前夕,他邀请了来自澳大利亚的朋友达仁,来家中吃一顿团圆饭。
用光影谱写波澜壮阔的影像诗篇。 主旋律精品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开展“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电视剧展播活动。一批兼具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主旋律精品力作和观众见面,收获热烈反响。
贺嘉钰 《扬兮镇诗篇》:许言午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们总以为唐代是花团锦簇、热热闹闹的。可是翻开《唐诗三百首》,每一首都很孤单。” 初翻小说《扬兮镇诗篇》时,终章的最后这句话一下打动了我。唐诗那样丰饶,有一万种讲法,可一个人在小说里忽然这样拎出“孤单”,关于唐诗和人生,他一定有许多话要讲,而为抵达这句话,一定有许多人的命运和故事要被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