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一,有1000余年历史的舞炮龙活动(炮龙节)在“中国炮龙之乡”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举行。37岁的陈新昆是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的一名炮龙制作师傅,其制作的龙头栩栩如生。陈新昆把国潮文化风格颜色用于龙身,获得许多顾客青睐。 (陈沿佑 广西宾阳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走进宾阳县炮龙文化广场,在爆竹炸响的尘烟中,6条舞动的彩龙仿佛腾云驾雾。围观群众看准龙头低垂的时机,将手中早已备好的鞭炮抛挂到龙头龙身之上,霎时间火树银花。护龙队首尾随龙而进,火焰师将腰篓中的“火药”顺着燃烧的竹火把抛撒至空中,一团火焰飞起惹得人潮惊 ...
2月8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一,具有1000余年历史的舞炮龙活动在“中国炮龙之乡”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震撼上演。中外游客在爆竹声中“炸龙”祈福,尽情享受热闹刺激的新春年俗。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广西宾阳都会举行盛大而狂放的炮龙节。夜幕降临,一条条炮龙在锣鼓、鞭炮和焰火中游走,真如腾云驾雾般威武生动。这项流传了千年的民俗,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热闹的狂欢背后,有一位叫邹玉特的老师傅用50余年的光阴守护着家族传承三代的扎龙技艺。邹玉特说自己收徒从来不收费,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将传自祖辈的各种民间技艺传承给下一代,发扬光大。
宾阳舞炮龙习俗起源于北宋年间,是壮、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有“中华一绝”之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晚18时58分,百龙舞宾州活动开始。一条条游龙汇聚庙堂,待族上长者完成炮龙开光仪式后,锣鼓喧天,万炮齐鸣。巨龙上下腾挪,走街串巷 ...
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一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技艺正在经历新生与传承。作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的陈初敏,将其对扎龙的热爱与创新结合,展现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每年春节,布龙在炸龙节中翩翩起舞,象征着富川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炸龙时,年轻小伙子将布龙舞起,百姓争先恐后冲进鞭炮火光之中,穿龙肚、炸龙身,现场人潮涌动,火树银花,预示新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女尸疑似复活,黑龙江发现清朝诰命夫人墓,棺材中的女尸竟如活人一般,尸身未腐,这一惊人发现引起了广泛的猜测和议论。究竟发生了什么?扎龙村自古传说附近有女鬼,这一传说是否与此事有关?故事起源于几百年前,一群盗墓贼闯入墓地,却被女尸的哭声和棺材内的咚咚声吓 ...
北青网 on MSN5 天
新华社记者王楚然
劈竹切削、弯折固定、蒙布上色……历经160多道复杂的工序,一条栩栩如生的布龙扎制完成。 临近春节,记者走近富川瑶族扎龙技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陈初敏,感受他对这项传统技艺的深深热爱以及在坚守中的创新。 扎龙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传统技艺,2021年,富川瑶族扎龙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家住富川县莲山镇莲塘村的“85后”青年陈初敏是这项“非遗”的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 记者来到陈初 ...
正月里,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先锋村的广场上,伴随着节奏独特的击鼓声,今年68岁的黄道胜带领全村男女老少跳起瑶族长鼓舞,众人脸上洋溢着喜悦,舞步刚劲敏捷。
亚冬会昨晚开幕,无论是主会场的表演、火炬点燃,还是分会场的冰雪大世界,其背后强大的电力保障,都有厦企科华数据的参与。 科华数据的电力保障设备还进驻齐齐哈尔扎龙旅游区、漠河北极村等多个重要场所,助力游客、运动员以及观众尽情畅享这场冰雪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