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發表在「情感障礙期刊」 (JAD),顯示那些一定會吃早餐的人,比那些經常不吃的人更不容易被診斷出患有憂鬱症;而在早上8點前用餐者,也比在9點或以後才吃早餐的人,較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科學家們正在揭開土衛六(土星最大的衛星)及其富含氮氣的濃密大氣層的祕密。儘管土衛六的體積比地球小,重力也比地球低,但它的大氣密度卻是地球的1.5倍。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富含甲烷的大氣層是由其岩石內部加熱的有機物質釋放的氣體維持的。
不少人早餐會選擇以滾水烚蛋,但傳統煮法難以兼顧蛋白與蛋黃的最佳熟成狀態。最近科學家研究出一種新方法,透過「周期性烹煮」技術,讓雞蛋交替浸泡於不同溫度的熱水,令蛋黃保持細滑,同時讓蛋白熟透,甚至提升營養價值。大家在烚蛋時,經常會遇到蛋黃過硬或蛋白未熟的 ...
Smithsonian Mag報導,蛇頸龍是一種擁有長頸的爬行動物,曾在大約6600萬至2億1500萬年前的海洋中巡游。過去古生物學家只能透過研究他們的化石骨骼推論外型,一項新發現為蛇頸龍找到了罕見的證據。
水煮蛋營養豐富,不過要煮得完美並不容易,義大利科學家研究出最佳的烹調方法,可以煮出完美的水煮蛋,兼顧口感及營養。準備一鍋100度沸騰的水,以及一鍋30度的水,將雞蛋交替放入兩鍋水中煮,每2分鐘換一次,總共煮32分鐘就完成,不但可以讓蛋白、蛋黃都達到理想的熟度,而且營養比傳統煮法更具優勢。
當生命走到盡頭,據傳聞人們腦中會浮現「人生跑馬燈」。一項最新的科學研究首次捕捉到人類死亡前的大腦活動,為我們揭開了這個謎團,證實人類瀕死前,心臟停止跳動前後瞬間,大腦會出現一連串腦波活動,這些活動與記憶提取和高階認知功能密切相關。
(中央社巴黎6日綜合外電報導)無論是全熟蛋、溏心蛋還是水波蛋,如何煮出各種不同熟度的水煮蛋是一門學問。科學家聲稱已破解烹調雞蛋的完美方法,並指烹調出來的蛋最美味且最營養。
蛋的煮法千變萬化,意大利有科學家鍾情於水煮蛋,周四(6日)在學術期刊《通訊工程》發表研究成果指,開發出完美的水煮蛋方法,可以在32分鐘內將蛋黃和蛋白都煮至柔軟、堅實的最佳狀態,達到完美平衡。相比水煮或蒸煮傳統方法,能使水煮蛋口感更好,營養成分更高。
消息面上,阿里正密鑼緊鼓推進AI研發,最新吸納曾於北京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就讀,獲史丹福大學評選為「全球前1%的人工智能科學家」的學者許主洪入駐集團,有內媒分析指阿里此舉是為建立未來大模型人才團隊鋪路,相信該團隊將支撐起阿里AI To ...
科學家近日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鼩鼱身上,發現一種新型病毒,命名為「坎普希爾病毒。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人員指出,該病毒具有人畜共通傳播的能力,致死率高達 70 %,引起科學界高度關注。
昆士蘭大學化學與分子生物科學學院博士帕里(Rhys ...
美國阿拉巴馬州發現一種新型人畜共通病毒「坎普希爾病毒」(Camp Hill virus),這種病毒最先在加拿大常見的小型有毒哺乳動物「北美短尾鼩鼱(ㄑㄩˊㄐㄧㄥ)」上被驗出。而該病毒的親戚感染者致死率高達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