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DeepSeek-V3中宣称的550万美元,是基于GPU成本、GPU小时数、数据集规模和模型规模等估算出来的。 但DeepSeek团队从没公开过R1确切的GPU小时数或开发成本,目前已有的任何成本估算都只是猜测。
DeepSeek掀算力革命!幻方量化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于2025年1月20日发布了DeepSeek-R1,该模型性能对标OpenAI的o1正式版,引发了全球关注。发布后,DeepSeek连续多日登顶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 Store全球下载榜首。随后,百度智能云、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360数字安全等多个平台宣布上线DeepSeek大模型。
在美国方面对deepseek不断质疑之时,美国 芯片 巨头Intel表态支持deepseek,指出它开发的AI芯片/GPU芯片可以支持deepseek,这意味着Intel有意与中国芯片合作打破AI芯片龙头NVIDIA打造的生态垄断,这对中国芯片来说无疑相当有利。
从英伟达北京答谢会的影像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不是一场严肃的交流会,而是一场轻松的“好友线下见面会”。比如开头的照片里,黄仁勋密切地与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合影同框,照片中的嘉宾穿着十分休闲。
春节至今,DeepSeek 的热度持续攀升,伴随而来的,还有很多误解和争议,有人说它是"吊打OpenAI的国货之光",也有人说它"不过是抄国外大模型作业的小聪明"。
这个内容已经在X上讨论过了, 很火热的问题 我先翻译一下国外教授的详细回答,再讲清楚CUDA、PTX的关系。 中文翻译: 人们说“Deepseek 使用了 PTX,它打破了 CUDA 的护城河!”从根本上误解了这里发生的事情,以及 CUDA ...
NVIDIA近日在CUDA 12.8开发包的更新日志中,针对Maxwell、Pascal及Volta这三款较旧的GPU架构,做出了明确的未来规划。公司宣布,这些架构已完成了全部功能特性的集成,意味着在后续的CUDA版本中,它们将进入“功能冻结”状态。
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硬件和软件技术应运而生。在这场技术竞赛中,英伟达(Nvidia)CUDA的护城河成了业界关注的焦点。虽然在某种程度上,CUDA的护城河没有业界传言的那么深,但与英特尔和AMD等竞争对手相比,其深度依然显著。这不仅 ...
那我们就从CUDA数上进行推算。 RTX4070的性能与RTX3080的性能相差不大,前者的CUDA数为5888,后者的CUDA数为8960,两者的差距为1.5倍。我们将这个倍数 ...
通过这样一套工作流的不断迭代,老黄不仅可以“卖更多的卡”,还可以在机器人这个未来科技竞技场中构建出另一个CUDA,一个人形机器人的CUDA。
Hello folks,我是 Luga,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 构建高效、灵活的计算架构的 GPU 资源的核心基础设施-CUDA 核心(CUDA C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