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干旱、高温、盐碱化等问题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据统计,全球约20%的耕地因盐碱化减产,而干旱导致的作物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在此背景下,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了一种源自极端微生物的天然化合物——四氢嘧啶(Ect-S)。它不仅是微生物 ...
新一期USDA农作物生长报告更新,来看下主要农作物生长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玉米 截至4月20日,玉米种植进度12%,上周值4%,去年同期11%,五年均值10%。出苗率2%,去年同期3%,五年均值2%。
供给数据:4月供需报告中2024/202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调减18万吨至4.2058亿吨,上一年度产量3.9640亿吨。其中玻利维亚调减40万吨,欧盟调增7万吨,南非调增8万吨。巴西、阿根廷产量未作调整,产量分别为1.69亿吨、4900万吨。
近日,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充分发挥“三长”作用,邀请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首席专家及掌上植保 APP 开发技术人员,为全市 148 名植保员和 11 ...
今年,我省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将突出做好三方面工作:做好政策项目统筹,实施好单产提升工程、基层农技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保护性耕作等有关政策项目,扩大实施规模,形成示范效应;抓好技术集成,强化技术支撑,围绕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全方位落实举措,形成合力;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发挥其在单产提升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大家好,最近收到不少留言:“每次打药都加叶面肥,为啥作物反而黄叶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防治病害时,到底要不要给作物“加餐”叶面肥? 一、先问自己:作物真的需要“加餐”吗? 就像人感冒了要吃药,但吃药时是否需要额外喝蛋白粉?得看情况! 1.
在柑橘种植中,杂草危害严重,果园覆盖作物虽能控草改土,但对柑橘树影响的研究较少。四川农业大学研究人员以鼠尾草和毛苕子为覆盖作物开展研究,发现二者能促进柑橘根系氮代谢,且鼠尾草效果更佳,为绿色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干旱的土地种庄稼,最怕的就是“靠天吃饭”。但选对作物,就算雨水少,照样能有好收成!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特别耐旱的“硬骨头”庄稼,农民朋友不妨试试看。 一、高粱:旱地里的“铁杆庄稼” ...
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进步。后来,康振生牵头组建了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发展为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他担任实验室党支部书记,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为师生讲党课,并带领团队师生深入麦田实地调研。
农大918等2个小麦品种、津糯106等2个玉米品种、中黄114等3个大豆品种,经第十届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日前,广西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造成部分群众出现饮水困难和农作物受灾。自治区水利厅决定自4月19日18时启动旱灾防御三级应急响应,各地正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做好抗旱工作。
“云麦114”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经多年多代系谱选择结合单倍体技术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在此次测产中表现尤为突出,加权平均亩产645.8公斤,最高亩产708.1公斤,刷新了我国西南麦区旱地小麦最高单产纪录,这不仅体现了“云麦114”的高产潜力,也彰显了玉溪市在小麦新品种引进和推广方面的突出成就。此外,玉溪市自育小麦新品种“玉麦7号”也表现不俗,加权平均亩产462.85公斤,最高亩产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