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一,具有1000余年历史的舞炮龙活动在“中国炮龙之乡”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震撼上演。中外游客在爆竹声中“炸龙”祈福,尽情享受热闹刺激的新春年俗。
2月8日,中国农历正月十一,有1000余年历史的舞炮龙活动(炮龙节)在“中国炮龙之乡”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举行。37岁的陈新昆是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的一名炮龙制作师傅,其制作的龙头栩栩如生。陈新昆把国潮文化风格颜色用于龙身,获得许多顾客青睐。 (陈沿佑 广西宾阳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广西宾阳都会举行盛大而狂放的炮龙节。夜幕降临,一条条炮龙在锣鼓、鞭炮和焰火中游走,真如腾云驾雾般威武生动。这项流传了千年的民俗,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热闹的狂欢背后,有一位叫邹玉特的老师傅用50余年的光阴守护着家族传承三代的扎龙技艺。邹玉特说自己收徒从来不收费,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将传自祖辈的各种民间技艺传承给下一代,发扬光大。
正月里,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先锋村的广场上,伴随着节奏独特的击鼓声,今年68岁的黄道胜带领全村男女老少跳起瑶族长鼓舞,众人脸上洋溢着喜悦,舞步刚劲敏捷。
劈竹切削、弯折固定、蒙布上色……历经160多道复杂的工序,一条栩栩如生的布龙扎制完成。 临近春节,记者走近富川瑶族扎龙技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陈初敏,感受他对这项传统技艺的深深热爱以及在坚守中的创新。 扎龙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传统技艺,2021年,富川瑶族扎龙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家住富川县莲山镇莲塘村的“85后”青年陈初敏是这项“非遗”的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 记者来到陈初 ...
乔林烟花火龙包括“游龙”“舞龙”“烧龙”。一般在次年农历正月初一起,人们开始游龙、舞龙迎春。夜间游龙灯时,龙身各节点上灯烛,通体透明,色彩更加鲜艳。到了正月初八,便为“龙”安插上各式各样的烟火。正月初十晚,便是最为精彩的“烧龙”环节。舞龙的健儿燃起烟花火龙,场边数炮齐鸣,彩龙腾跃飞舞而出,口吐火球,眼射青光,身喷焰火,尾垂绿烟。龙珠导舞,蛟龙冒烟吐火,冲云穿雾,腾跃盘旋,犹如真龙奋身云海,搏爪夺珠 ...
冰雪下有什么?有快乐、有神秘有东北人的热情和晶莹剔透的美景这里吸引着南方游客来探索更体现着每一位东北人的热情今天的新春走基层,就让我们感受扎龙自然保护区讲解员潘立超——雾凇中的冰雪热情。『看齐』记者来到扎龙景区这天,正好赶上雾凇,冰雪的世界里,每个树 ...
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一项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技艺正在经历新生与传承。作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的陈初敏,将其对扎龙的热爱与创新结合,展现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每年春节,布龙在炸龙节中翩翩起舞,象征着富川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扎龙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传统技艺,2021年,富川瑶族扎龙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家住富川县莲山镇莲塘村的“85后”青年陈初敏是这项“非遗”的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
扎龙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传统技艺,2021年,富川瑶族扎龙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家住富川县莲山镇莲塘村的“85后”青年陈初敏是这项“非遗”的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
一条条布龙、一次次炸龙中饱含富川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穿越古今的祈盼是扎龙技艺生生不息的内生力量,陈初敏这一代传承人正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
临近春节,记者走近富川瑶族扎龙技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陈初敏,感受他对这项传统技艺的深深热爱以及在坚守中的创新。 扎龙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传统技艺,2021年,富川瑶族扎龙技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家住富川县莲山镇莲塘村的“85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