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登山前的科考聚焦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高寒草甸的生态恢复。队员们初步拟定两方面的研究主题:高海拔地区草地退化成因和目前恢复措施、高海拔凋落物(枯草)及土壤采样分析。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研究所周华坤教授课题组的支持 ...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我国联合考古队员历时5年发掘的玛不错遗址为目前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且在被多种外来要素不断影响下依旧保持自身文化特色鲜明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玛不错遗址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康 ...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我国联合考古队员历时5年发掘的玛不错遗址为目前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且在被多种外来要素不断影响下依旧保持自身文化特色鲜明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 玛不错遗址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玛不错湖岸,海拔4410至4430米,分布面积14万余平方米,目前发掘面积1650平方米。 据悉,2019年我国联合考古队在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 ...
据新华社拉萨电(记者 春拉)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我国联合考古队员历时5年发掘的玛不错遗址为目前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且在被多种外来要素不断影响下依旧保持自身文化特色鲜明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
1月2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江苏省南京市揭晓。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辰,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出席会议并致辞。
1月2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江苏省南京市揭晓。 两院院士评选的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 嫦娥六号首次在月球背面采样并发布首批研究成果;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款基于原语的类脑互补视觉芯片; 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科学家研发出全球首个Pb级超大容量光盘存储器; “天关”卫星成功发射并获系列成果; ...
我国联合考古队员历时五年发掘的玛不错遗址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玛不错湖岸,海拔4410至4430米,分布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目前,该遗址已发掘面积达1650平方米。这是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并且在被多种外来要素影响下依然保持了鲜明的文化特色。 2019年,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的调查工作中,考古队首次发现了玛不错遗 ...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我国联合考古队员历时5年发掘的玛不错遗址为目前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且在被多种外来要素不断影响下依旧保持自身文化特色鲜明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玛不错遗址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玛不错湖岸,海拔4410至4430米,分布面积14万余平方米,目前发掘面积1650平方米。据悉,2019年我国联合考古队在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 ...
第二次青藏科考钻取全球最长山地冰芯并实现系列突破。 202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包括:科学家首次3D打印出功能性人类脑组织;谷歌新量子芯片跨越精度里程碑;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公布首批科学成果,包括首张“宇宙地图”照片;科学家绘制迄今最大脑 ...
第二次青藏科考钻取全球最长山地冰芯并实现系列突破。中国启动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守护水塔:一原两湖三江”重大活动,聚焦全球中低纬度面积最大的普若岗日冰原,西藏第一大湖色林错和第二大湖纳木错,以及长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由10位国内外院士 ...
南京大学供图 科研人员在第二次青藏科考现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图 两院院士评选的202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科学家首次3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