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EAST的成功,再一次证明了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在这种不断挑战与突破的过程中,科研人员的坚持和创新为未来的能源探索路线提供了新的启示。希望各界能够充分挖掘这一成果背后的技术精华,推动聚变技术早日走入实际应用,造福于人类的 ...
快科技1月21日消息,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位于合肥“科学岛”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取得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上亿度温度、1066秒时间的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这再次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托卡马克装置,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形容器,20世纪50年代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发明。 它的名字Tokamak,来源于环形 ...
本文综合介绍了当前全球核能科技前沿进展。简述了核聚变技术最新进展,指出核能与氢能、太阳能等其他能源的耦合利用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高精度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计算、反应堆数字孪生技术、核能信息化与数据库建设是未来核能可持续发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传来喜讯,位于合肥“科学岛”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再次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上亿度高温下1066秒的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这一成果刷新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运行的世界纪录。 托卡马克装置,这一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发明的环形容器,是利用磁约束实现受控核聚变的重要工具。其名称Tokamak源自其环形结构、真空室设计、磁约束原理 ...
它的名字Tokamak,来源于环形、真空室、磁 ...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大科学团队瞄准托卡马克稳态高性能等离子体前沿 ...
在安徽合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在核能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工可控核聚变被誉为人类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未来。然而,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理想仍然面临重重挑战。近年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推进,各种新兴技术及项目逐渐浮出水面,令我们对可控核聚变的前景愈发期待。 核能的利用可以分为三大类:核裂变、核衰变和核聚变。其中,核裂变是当前主要的能源转化方式,但其伴随着核废料处理和安全风险的问题,使其在可持续发展中受到质疑。而核聚变技术 ...
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中国在核聚变能源研究领域实现了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这一成果的背后,是中国几代科研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和自主创新的积累。
1968年,苏联公开了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的实验数据。他们成功地将等离子体固定 ... 比如,2006年,中科院等离子所在合肥建设的“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EAST)正式投入使用。EAST作为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托卡马克装置之一,承担起了为ITER进行先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