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对于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基因分析能力的不断提升,小麦育种领域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科学家们期待,通过这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小麦的品种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人口逐渐增长的时代,小麦作为主粮作物,其产量与质量的提升,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餐桌,意义重大。只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麦籽粒发育的“密码”,我们就能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更大的力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详细地刻画了小麦籽粒发育早期4DAP、8DAP和12DAP时的高分辨率基因表达图谱,并实现了近80,000个基因的空间表达可视化。他们明确识别出了10个特征鲜明的细胞亚群,并确认了190个籽粒特异性标记基因。这为深入理解小麦籽粒的发育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珍贵的理论依据。
2025年4月12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王辰院士、翟振国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中科院一区期刊)发表了题为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作为全球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包括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其发病机制复杂,受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尽管西方人群中已明确多个经典遗传风险因子,但针对中国人群的家族性VTE遗传特征研究仍存在显著空白。近日,王辰院 ...
为探究静脉血栓栓塞(VTE)遗传因素,尤其是东亚人群中罕见变异的作用,研究人员对 35 个汉族 VTE 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并验证。结果发现经典基因只能解释部分家系,还鉴定出多个潜在致病新变异。该研究为 VTE 遗传研究及精准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 DNA 损伤响应(DDR)机制尚未完全明晰的背景下,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CBP 在 DNA 损伤后通过 ATM 调节 DDR 作用的研究。结果发现 CBP 参与 ATM 激活和 DNA 双链断裂修复,这为癌症治疗中调控细胞对 DNA 损伤剂的反应提供了潜在靶点。
近日,苏州大学和温州医科大学联袂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Emergence and global spread of a dominant multidrug-resistant clade within ...
这篇文章他提出了一个可以定义现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的范式是什么的概念: 预测生物学 ( Predictive Biology ) ,几个核心观点是 1.新的生物学研究由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来驱动实现,2. 预测一个系统即理解这个系统,而不是执着于创建因果图。3. 涌现论而不是还原论的“认识论”。4. 这一次新的生物学研究范式,会从工业界/营利公司开始,而不是非营利机构和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