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芥子 - 中医百科
2016年9月23日 · 将莴苣切成条,白芥子粉用开水焖好,杏仁泡透去皮切成末。 然后将莴苣、杏仁末、焖好的白芥子粉放在一起,加入香油及味精,调拌均匀即可。 功效 利气化痰,润肠止咳。
白芥子 - 中药材 - 中医世家
白芥子含白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 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
白芥(十字花科白芥属植物)_百度百科
白芥为喜暖、抗旱作物。白芥子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在海拔1300-1900米,年均气温13-18℃。对土壤的要求较宽,以紫色土和砂壤土最为适合。白芥以种子入药,含白芥子甙、芥子酶、芥子碱、4-羟基苯甲酰胆碱、4-羟基苯甲胺等成分。性温,味辛。
芥子 - 中药材 - 中医世家
刺激作用:芥子含黑芥子甙,甙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 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
芥子 - 百度百科
芥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或芥 Brassica juncea(L.)Czern.et Coss.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南、安徽产量最大。
白芥子_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 中药查询
白芥子呈球形,直径1.5~2.5毫米,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种皮薄而脆,破开后内有白色折叠的子叶,有油性。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利气燥痰,散结消肿。
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中药易
白芥子的药用价值: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拉丁文名Semen sinapis.一年或二年生植物白芥 Sinapis alb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十字花科,呈球形,表面灰白色至淡黄色,种皮薄而脆,有油性。无臭,味辛辣。可入药。 《名医别录》:味辛,温,无毒。归鼻。
白芥子,白芥子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白芥子_白芥子是什么_白芥子的 …
白芥子有刺激作用,黄芥子苷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 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
醫砭 » 常用中藥 » 白芥子 - No-IP
本品能祛經絡之痰,又能消腫散結,通絡止痛。治陰疽流注,配鹿角膠、肉桂、熟地等,以溫陽通滯,消痰散結,如陽和湯;治痰濕阻滯經絡之肢體麻木或關節腫痛,配馬錢子、沒藥等,如《婦人良方》白芥子散。 【文獻別錄】
白芥子 - 《本草新编》 - 中医世家
中医书籍《本草新编》“白芥子”:白芥子,味辛,气温,无毒。 入肝、脾、肺、胃、心与胞络之经。 能去冷气,安五脏,逐膜膈之痰,辟鬼祟之气,消癖化疟,降息定喘,利窍明目,逐瘀止疼,俱能奏效。
- 某些结果已被删除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