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监之乱 - 百度百科
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
三监之乱 - 趣历史网
三监之乱是西周初期商王畿地区(河南省安阳市附近)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 武王灭商后,分商王畿为三部分,设三监治理。三监的具体人物:周公兄管叔、弟蔡叔、霍叔。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武庚在三监之列明显说不过去,所以管、蔡 ...
三监之乱:西周初年的权力斗争与历史启示 - 百家号
2024年11月6日 · 三监之乱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宗室之乱,展现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在这场斗争中,周公旦的果断与智慧不仅保卫了周朝的统治,更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解读历史丨“三监之乱“的真正原因 - 知乎 - 知乎专栏
三监之乱历时三年,其结果以武庚与管叔鲜被处死、蔡叔度被流放、霍叔处被贬为庶人而告终。 为进一步统治殷人,封纣王庶兄微子于宋国;殷之遗民被分成四部分进行统治,一部分留在卫国,一部分移到宋国,一部分迁到 成周雒邑 ,一部分迁到其他诸侯国。
西周初年的三监之乱 - m.allhistory.com
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 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 武王灭商后,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
三监之乱是怎么回事?起因与最终结果如何?-趣历史网
2024年11月23日 · 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什么三监之乱那么容易就被平定了?为什么不能打个高烈度的百 …
2023年12月11日 · 百年高烈度战争怎么可能,哪来那么多人口,商代人口也就500~800万,商王京畿人口大约四十余万,宗室贵族基本被灭,部分领土被周王室直辖,核心地区武王封给了四个人,管蔡霍三个兄弟,还有纣王之子武庚,假如平均一下每人10万人口,5人一户,也就2万户 ...
西周战争之一,三监之乱之战 - 知乎 - 知乎专栏
一、 三监之乱 背景. 武王灭商后,周王朝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意气风发的武王,开始着手巩固新的王朝。除了上篇文章中提到的继续征伐商朝剩余抵抗力量外,武王还需要安抚殷商遗民。
解读历史丨“三监之乱"的真正原因 - 简书
2021年5月6日 · 三监之乱,又称武庚之乱或管蔡之乱。 名义上是纣王之子武庚发起的叛乱,实际上是管叔鲜、蔡叔度挑起的一场叛乱,责任人还有霍叔处。 因管、蔡、霍三人是殷墟的“三监”,故史称“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 - 知乎 - 知乎专栏
2020年12月8日 · 三监(蔡叔度、管叔鲜、霍叔处)看不惯周公旦辅政,而管叔鲜更怨恨周公旦比自己年岁小却执掌辅政大权,于是联合武庚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旦不得已出征,花了三年,于公元前1039年平定此乱,武庚及管叔鲜被杀,蔡叔度被流放,霍叔处被废为庶民。
- 某些结果已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