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观会议,是中国 东汉 章帝 建初四年(79年)在洛阳 北宫 白虎观召开的重要儒家学术会议,对于中国的思想史有着重要意义。
白虎观会议,是指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
作《白虎议奏》。”(同上)会后由班固等整理议奏、论辩,撰成《白虎通义》(亦称《白虎通德论》或《白虎通》),成为自西汉董仲舒以来经今文学派之经义汇编,并明显地向谶纬神学方面发展。
2022年8月2日 · 白虎观会议,是指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 ...
白虎观会议是汉章帝时(79年)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讨论儒经的异同的一 次会议,会后,章帝命班固把讨论结果编成《白虎通义》作为官方典籍公布,影响深远。
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东汉初年,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日益加深,各派内部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章句歧异。
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自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
白虎观会议的召开,是经由皇帝一封诏书,以茶话会的形式,在愉快的氛围中展开的,但是并不像它表面看起来那样轻松。 前来白虎观参加大会的经学大师们,其实更像是参加一场大型的考试。
2023年7月5日 · 白虎观会议以及形成的《白虎通》,通过对《五经》的解释,了结了今古文经之间长期的争讼,而且以儒家纲常礼教为兰本撰定了一部规范全国人民行为的国宪,从而在思想领域实现了大一统,这样就为东汉政权的长远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群儒奉命会集于白虎观,详讨经义。 朝廷使五官中郎将魏应承制问难,侍中淳于恭奏上,汉章帝称制临决,制成定论,称《白虎议奏》 (后亡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