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又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年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来。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腊月的腊祭或 腊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在古代,“岁”是一种收割和祭祀工具,“年”字表示庄稼成熟(年字最早的写法是一个人背负成熟的禾的形象)。
6 天之前 · 在四川、重庆、贵州等地,过小年是指过除夕,元宵节为过大年。其他地区的“大年”一般指年初一至元宵节(年十五)。 传统习俗新春的定义有几种。在公司行号、公家机关是由除夕开始,至正月初五开工日。在各地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主,其次为除夕,而且 ...
做大岁,又称过大年。 是福建省莆田市当地民间节日风俗之一,即每年春节正月初四、初五(仙游),跟大年三十、初一一样重新来过年。 “做大岁”的习俗分布于莆田市内全境和与莆田比邻的福清新厝、泉港界山等流行莆仙方言的乡村。
5 天之前 · 电影博物馆里过大年 活动丰富年味足 中国电影博物馆在这个春节期间,推出了十余场新春民俗节日系列活动。除了在巨幕影厅看电影,还能够打卡沉浸式的光影艺术,体验非遗,把年味带回家。
2025年1月8日 · “文博馆里过大年”板块,打造“非遗馆里过大年”“博物馆里过大年”品牌,指导中国非遗馆及各地非遗馆、博物馆举办春节主题展览,策划推出系列特色陈列展览、文化教育和民俗体验等活动,营造浓郁春节文化氛围。
2025年2月2日 · 央视网消息:过大年,享非遗,已经成为大家每年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可看、可听、可参与、可购买,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2024年2月6日 ·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2025年1月18日 · 迎大年,说除夕。 除夕是过年的高潮,又叫“大年夜”或“岁除”,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欢庆时刻。 “除夕,既标志着旧岁结束,也寄托着来年的喜庆和谐与吉祥如意。
过年,是中国人观念中阖家团圆的日子。而年夜饭,最是一家其乐融融的时刻。但帝王之家,最重男女之防,皇帝与后妃,与包括皇子在内的宗室须分别聚会。